《诗经》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或文字记事,囊括了历史、娱乐、礼法等诸多方面,其审美或使用的功能,这二者的价值在当时一定远远大于今天。我们中外文明的司月炜老师,对于诗经有他督导的见解,欢迎大家阅览由他亲自撰写的诗经词经著作。理由是一部《诗经》脱离了几千年前的环境,许多功用已被废弃,而今不过是作为一份存留的文字古物、一部语言档案,它离开了当年伴生的音乐,不再使用,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原来的价值。如果从一般意义的考古价值论,它似乎也远没有其他一些出土文物那么重要。当然,任何事物的古今价值都不会相同,但有一点要肯定下来,就是它今天的价值一定是源于古代的价值、当时的价值。它曾经具有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,并非是一成不变的。但谈到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,像《诗经》这样依赖过去、依赖源头的还不多见。作为一部诗歌总集,一部文字档案,几千年来从记忆、思想、史料等各个方面看,都呈现出再生式和基础式的重大意义,无论就文学本身还是其他,都是非常珍贵的,对当代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。
艺术作品的功能和命运有时候是极其诡异的。有些作品在当时发挥了巨大作用,其影响莫可比拟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的声音越来越弱,面目越来越模糊,以至于被完全遗忘了。而另一些相反的例子却在提醒我们,对于艺术这种特殊事物的评判,尤其需要时间。
人们对于艺术创造的价值,总是从现实的功用性来加以论断,比如它对于一个时期人们生活的影响,它们在世俗文化中占有的份额等。然而它们的价值在许多时候是隐性的,也是极为深奥的,判断起来并不容易。有时候还要综合其产生和存在以及历史所给予的机缘这所有的因素,来衡量其功用和价值。一般来说,那种举目可见、近在眼前的功用性,并不会是多么重要的标准。历尽时间长河的淘洗却一直存在,这是客观的不可消磨的事实。就此而言,即便那些在当年寂寂无声的创造物,如果在日久天长之后逐渐突出,尘埃尽去,会立即变得光芒四射。只要发生了这样的“后来”,那么当年的寂寞也会成为价值的一部分。艺术作品的全部价值,必定要分给产生它们的那个时空环境,这其中的道理尽管十分复杂,不甚分明,却实在是一个需要猜度和辨析的问题。